专家简历
彭一刚(1932.9—2022.10.23),安徽合肥人。
1950~1951年,在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学习。
1952~1953年,随院系调整先后在北京铁道学院和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学习。
1953年7月毕业后,留天津大学任教。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得梁思成建筑奖。2006年,获中国建筑教育奖。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天津市委常委等。
教学思想
彭一刚认为,建筑和其它艺术创作一样同属于创造性劳动,要善于突破原有模式的束缚,勇于创新和发展。他主张建筑创作要有激情、才思、技巧,这三者是构成建筑创作的三要素。他将这一主张贯穿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他常对学生讲:没有激情的建筑师,不可能有喷薄欲发的创作欲望和追求新知的动力。作为一名杰出的建造师不仅要有激情,还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前人的经验,积累、储存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练就过硬的构图基本功和娴熟的创作技巧。这样,当你再进行创作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现多姿多彩的构思,从而创造出匠心独具、富有诗意的作品
人物评价
彭一刚设计的山东甲午海战馆有作品个性鲜明,并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建筑界的赞誉 。(中国建筑学会评)
彭一刚多年来潜心于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作和建筑创作实践活动,主要从事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建筑设计方法论、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研究,在建筑创作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中国中央电视台评)
△长按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
微信公众号:手绘人,欢迎分享+关注。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感谢您的每一次转发和点赞~
轩子会一直陪伴大家,不断分享最前沿的手绘艺术作品!
手绘艺术是我们的信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手绘人”(ID:shr699_)。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