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特刊|你以为他们是傻子?其实是他们骗子!

愚人节特刊|你以为他们是傻子?其实是他们骗子!










引言 -









愚人节就要到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准备好了愚人节的玩笑,毕竟这一天,不是做一个“骗子”捉弄人,就是做一个“傻子”被捉弄。
不过,历史上有这么三位皇帝,他们通过装疯卖傻,骗过了所有人,成功走上了人生巅峰。








北齐文宣帝·高洋 -









说起高洋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快刀斩乱麻”就是出自高洋和他爸高欢的例行考试。


高欢有一天突然奇想,寻思我这几个儿子哪个聪明?就掏出一团乱麻丢给儿子们,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把这团乱麻理清。儿子们坐在地上一根一根抽,进度条缓慢前进。高洋就不一样了,直接抽出一把刀,咔咔一顿乱砍,乱麻变碎麻。哥哥高澄都看麻了:你了不起,你清高,就你聪明呗。


从此高澄开始注意上了高洋。
可高洋确实聪明,他敏锐地察觉到哥哥对自己的不喜,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是开始了韬光养晦的日子——装傻。


高洋装傻其实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他长得丑,皮肤黑,五官歪,还有皮肤病,看起来就不太聪明。
高欢是出名的“美姿容”,高洋他妈娄昭君是个颜控白富美,因为高欢太帅决定倒贴。高澄生了个帅到上战场都得戴面具的儿子兰陵王,但高澄公认比兰陵王还帅。娄昭君生了六子二女,一家十口,高洋最丑。
高澄继承了妈妈的颜控,对高洋十分嫌弃:“长成这德行还能享受富贵,看相的都得下岗。”


高洋装傻也十分下血本,天天挂着大鼻涕出门上班,连弟弟都嘲笑他;一天天的不说话,对着老婆也装哑巴;还没事儿就光着脚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问就是彩衣娱妻
高洋在高澄面前永远一副人畜无害的傻乎乎的形象。就算哥哥没事儿就调戏自己老婆,高洋也选择原谅他。
高洋经常给媳妇儿做一些精巧的衣服玩具,高澄见了就要抢,颇有点小学生搞霸凌的意思,高洋也毫不生气;高澄不好意思了还给弟弟,高洋也不客气收下,以此显示自己的直率。


高澄也是真吃这一套,放下了戒心。没曾想自己意外被刺身亡,高洋上位,大家才知道,原来这傻子精明得很。
他先是完成了父兄未竟的事业,北魏孝静帝被迫“自愿禅位“;接着整顿吏治、修改法律。他主持修改的《北齐律》,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立法成就最高的法律,对《开皇律》乃至《唐律疏议》都有直接影响。


不得不说高洋即位之初,还称得上是个明君。《北齐书》评价高洋,说他“志识沉敏”“果敢能断”“有人君大略”。


但高洋也并不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早期蛰伏受的屈辱,在他晚年全都报复了回来。弟弟嘲笑他挂鼻涕,就把弟弟烧死;哥哥调戏他媳妇儿,他就把哥哥老婆睡回来。
真是应了鲁尼恩定律: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唐宣宗·李忱-









李忱的出身十分卑微,他妈妈本是一个反贼的侍妾,老公谋反失败后被充入后宫做侍女,但因为长得漂亮,被宪宗临幸,生下了李忱,排行第十三。


李忱身份卑微,不爱说话,宫里人都觉得他是个傻子。十几岁的时候,李忱得了重病,突然有一道光照在他的身上,他一跃而起,像对待下属一样作揖,奶妈觉得他怕是疯了(乳媪以为心疾)


这个又疯又傻的人设对李忱来说十分友好,他出身卑微,虽然是龙子皇孙,但除非前面十二个哥哥全领盒饭,不然他是没有继承权的。
果然唐宪宗之后,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接连上位,从哥哥到侄子,龙椅都成了流水席,也轮不到他坐。


理论上没有继承权,但这并不妨碍侄子对他的忌惮和霸凌。文宗和武宗对这个叔叔毫无尊敬之心,在宴会上常常拿李忱取乐,逗他说话,把他叫做“光叔”。


武宗比文宗过分得多,不知道为什么,武宗对这个傻子叔叔十分忌惮。虽然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唐末流传着许多武宗迫害宣宗李忱的故事。其中以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流传最广。
韦昭度是唐昭宗时的宰相,《续皇王宝运录》比《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都早许多,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资治通鉴》的编写也较多参考了《续皇王宝运录》。
那么,这本书中是怎么记载武宗的宫廷霸凌的呢?


文宗死后,武宗总觉得李忱不是好人,就找了四个小太监把李忱逮了起来。先是囚禁了起来,然后把李忱泡在粪坑里了。这时有个宦官不忍心,就跟武宗说:“好歹是个皇子,怎么能住厕所呢,不如杀了吧。”
李忱:我谢谢你。


武宗很痛快地答应了,宦官就把李忱偷了出来,在他身上盖了些粪便杂物,带回家里偷偷养着。这一养就养到了武宗病危的时候,一些不怀好意的大臣寻思找个好控制的皇帝上位当傀儡,这就想到了著名的傻子皇叔——李忱。
百官将李忱迎到宫里,自以为把一个傻子推上了皇太叔,没想到这个傻子满脸哀容,但处事果决,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而李忱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中兴之君,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直到唐朝灭亡,百姓仍然十分想念他,称他为“小太宗”。










- 明成祖·朱棣-









说到明成祖朱棣,大家心中的形象要么是英明神武、开创永乐盛世的大帝,要么是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坏叔叔。可鲜有人知,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前,有这么一段黑历史


事情还要从朱棣他爸朱元璋去世说起,朱元璋尸骨未寒,诸子入京奔丧,却被侄子朱允炆一纸诏书制止。
朱允炆表示:并不是很想见到叔叔们呢。


朱允炆也不是吃饱了撑的就要给叔叔们添堵。明初藩王实行分封就藩制,朱元璋诸子都分封在边塞重镇和内地的重要城市,且手握重兵。藩王在属地的权利很大,节制地方军事,光护卫就一万多人。
这样的军事力量一共二十多个,在朱元璋在的时候自然是一致对外,拱卫中央;可朱元璋人都凉了,这些叔叔真的会服侄子么?朱允炆不敢赌。


在大臣黄子澄和齐泰建议下,朱允炆决定削藩。他上位之后,不到一年时间,先后削了五个藩王。朱棣看见这架势坐不住了,自己也是个藩王,就这么等着被废?
不想束手就擒,就得想办法拖延时间。朱棣决定装疯。


朱棣这么做也是考虑到了自己这个侄子是出了名的仁厚,知道自己疯了是不忍心在这个时候动手的。而朱允炆也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尽管黄、齐二人一再劝他动手,朱允炆也没有同意。


明史中对朱棣装疯的记载比较简单,仅说朱棣“佯狂称疾”。《皇明鸿猷录》和《明史纪事本末》中对此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说朱棣在集市上乱跑,抢人家零食吃,还胡言乱语,困了就睡土地上。臣子来探病,只见朱棣三伏天抱着火盆一个劲儿喊冷,臣下心都跟着凉了。


朱棣一边装疯,一边暗中收买兵马、筹措粮草,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打的旗号是“清君侧”。这“清君侧”清的是谁呢?就是劝朱允炆对朱棣动手的黄子澄和齐泰。


而讽刺的是,朱棣因为削藩而起兵反抗,当他登上皇位,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削藩。
朱棣即位后,政治上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营建紫禁城;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外交上,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明成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又是一年愚人节了,如果你周围有在猪圈里吃屎、35℃裹着棉被还喊冷的人,可一定要小心点呀!


参考资料


[1] (唐)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唐)李百药:《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

[3](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版。

[4](元)脱脱等撰:《宋史·志第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韦昭度《续皇王宝运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5](明)高岱:《皇明鸿猷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

[7](清)张廷玉:《明史》, 中华书局,1974年版。

[8] 杨桂梅:《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唐墓》,《文物》,1995年第11期。

[9] 徐光冀:《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 黄楼:《唐宣宗诗歌辑考——兼论宣宗遁迹为僧说的产生及其衍变过程》,《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10年版。

[11] 张蕊侠,韩民兴,张庆波等:《西安市长安区晚唐时期令狐家族墓葬发掘简报》,《文博》,2011年第5期。

版权声明


《硬核博物馆》连载的全部文章包括原创、肖像、评论、剧本、改编、译本、转载等内容,其著作权一律归原作者所有,《硬核博物馆》为经原作者合法授权的唯一版权代理方。

转载须知


[1] 公众号文章留言或公众号直接回复联系小编。

[2] 保持文章图片完整性。

[3] 完整标注文章作者和其他文章中标注的版权信息。

[4] 完整标注来源《硬核博物馆》,以及作者相关信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核博物馆”(ID:yhbwg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