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编热!陶瓷圣地——御窑厂的「编制」,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考编热!陶瓷圣地——御窑厂的「编制」,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疫情这几年,愈发流行的考编热,很容易就让人又想起这段话,当代年轻人似乎又回到了几百年前单向流动的状态。


那么趁着「编制」这个热门话题,我们也来聊聊明清时期御窑厂里的编制......

| 陶瓷圣地景德镇 |


五百余年烧造史 制至精至美官窑器 


(清) 青花侍女花卉纹折沿花口盆
高6.7厘米 口径28厘米 足径13.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我国唯一一处能全面系统、反映官窑陶瓷生产和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御窑厂建于明洪武二年,历经明清两朝27位皇帝,为皇帝烧、造御瓷长达542年。


如今故宫里收藏的90多万件陶瓷制品中,90%以上都是在这里承烧定制的。 

(明) 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高7厘米 口径16厘米 足径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鲜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

高9.9厘米 口径15.8厘米 足径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明)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碗

高10厘米 口径20.6厘米 足径9.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众所周知,站在御窑厂这套架构最为顶端的人就是「督窑官」相当于厂里的最高行政主管。


督窑官奉命唯谨,为了解制瓷过程和工艺,不亲至窑场,与“工匠同食息都三年”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并进而成为制瓷专家。





杜门谢郊游,聚精会神,苦心竭力,与工匠同息食者三年。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得于抽添变通之道。讲求陶法,于泥土、釉料、坯胎、火候,具有心得,躬自指挥。

——唐英  《陶人心语》

唐英就是雍、乾两朝督窑官中一位成绩斐然,声名卓著的代表人物。


唐英像

从管理部门来说,除却督窑官外,御窑厂还会设置一些基层官员岗位来承担瓷器烧造时的日常管理工作。


主要以文书、司法、杂役、送迎四大类为主。(放到现在,估计也是热门考编岗位)


清康熙 青花团凤纹奁式叠盒

年代清康熙

尺寸H: 18.8 cm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小盖罐

年代清康熙

尺寸H: 11 cm 


另外,雍正朝的御瓷之所以牛,自然还得益于这两大牛人督窑官——年希尧和唐英而怡亲王允祥分管造办处事宜,对内务府瓷器的制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雅、秀、精、巧的高贵气质的雍正御窑,便是在如此优质的管理层团队之下诞生的。

清雍正 青花九龙紋天球瓶  

台北鴻禧美术馆旧藏

清雍正  御制青花釉里红云海腾龙大天球瓶

「大清雍正年制」款

H 51.5 cm



明清御窑厂是专门为皇帝服务,

对烧成的瓷器管理也比较严格,

但每一窑都会产生不合要求的残次瓷器,

这些残次御用瓷器是如何处理的呢?

图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


明代景德镇御器厂作为专供皇家服务的手工业组织,其产品为满足皇帝日常生活及享乐而用。


所造器物“玲珑奇巧,不惜工本,价值高昂”,其烧造数量、品种等全由宫廷颁示。


左图:明永乐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右图:明宣德 青花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天津博物馆藏


(明) 青花地拔白折枝花果纹盘


由于御器厂对于陶瓷生产资料的技术的全面垄断,其出产的残次瓷器几乎全部打碎并就地掩埋,绝无流向民间的可能。


有规律的瓷片堆积

宣德官窑的管理制度极其严格,对进贡后余下的产品以及次品的管理近乎苛刻。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督陶官张善因“贪酷虐下人不堪,所造御用器,多以分馈其同列”被斩,官窑贡余品、次品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既维护了皇权的威严,也保持了官窑瓷器的水准。(看来督陶官这一皇家饭碗编制的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呀)

落选贡品埋藏坑

直至明朝后期,这种形式才随着御窑生产的逐渐式微而发生变化。

到了清朝,对于残次瓷器的处理,有别于前代。


雍正六年唐英协理御窑厂后,对次色瓷采取统一收集管理,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运到内务府,可以用的就在北京进行售卖,其中较好的留下来供皇帝赏赐之用。


▲清雍正内白釉暗刻云龙纹外蓝釉盘
 
 
 
直径 D 19 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清雍正  仿官「铁骨大观釉」汉壶式大铺首尊
「大清雍正年制」款
H 59 cm
RMB: 5,000,000-8,000,000

这种办法一直持续十余年。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对于残次瓷器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即所有次色瓷器,不必运往京城,就在当地售卖即可。


清乾隆 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
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
成交价:1.495亿元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高 H 37.8
“大清乾隆年制”款




END

景德镇御窑厂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这里曾经集中了最优秀的专业人才、最精湛的技艺、最精细的原料以及最充裕的资金,烧制出了很多精美绝伦的瓷器,为我们留下了足以见证历史的无价之宝,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的发展史上,都占有无比特殊的地位。


清康熙  郎窑红釉长颈瓶

观复博物馆藏

 
 
 

清雍正釉里红云龙纹玉壶春瓶

高 H 30.7 cm

“大清雍正年制”款

 
 
 



   
   
   

更多精彩

颜色系|深埋地下千年,惊艳现身的唐三彩可没那么简单!
鉴赏:一百个香炉,一百种造型!
瓷器收藏:老话“一方顶十圆” ,这个“方”怎么这么牛?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域鉴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