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块空地盖个更大些的厕所吧。”
这就是 2017 年我被甲方带到这块场地上时得到的最初要求。南京汤山古猿人洞景区因发现古猿人遗址而闻名,一直是南京近郊的著名游览地。因为山脉地形的缘故,紧贴山脉的北坡有一条横贯东西的泄洪渠,这就是汤山的母亲河——汤水河的发源段。项目就位于山脉的北坡坡底、泄洪渠与城市道路之间仅剩的窄长地段,受制于局促的用地,景区一直饱受服务设施老旧的困扰。此次任务就是将原有景区停车场旁的简陋的售票处和管理办公,迁移到一渠之隔的稍大一些的场地中,并且配建一座景区公共卫生间。
场所记忆
经过现场调查,我们判断出这块场地上存在两个来向的行为流线:一种是跨越渠的流线,主要是来自停车场的人群进入场地;另一种是来自景区主入口广场的人群进入场地。这两种近乎垂直的流线从头到尾不过 20 米,它们怎么才能在这块有限的场地上产生有趣的交织?
为了响应来自景区入口来向的流线,建筑的一些体量在东西方向做了一个小角度的扭转,从而产生出一些方向感模糊的空间,不同秩序的建筑体量间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也干扰了游人对空间秩序的感知,从而产生出别样的体验感。
© Timeraw
© Timeraw
在顺渠的钢廊下,一排长椅倚靠在长长的土墙根下,渠成为被观赏的对象;而在对岸保留的竹丛下,有两处供人休憩的拐角坐凳,午后于此躺卧小憩甚是惬意。
而跨越渠,依靠的是一个灯笼状的廊桥,这个形式是对之前跨在渠上的管理用房的呼应,这个由钢和U型玻璃构成的廊桥模糊了人的方向感和空间感,跨过这道渠仿佛进入到了有点陌生的场域。就好像第一次扒开灌木丛看到的秘境一般,我也希望带给后来使用者的,不是一眼看透的无趣。
© Timeraw
© Timeraw
© ATA Studio
© Timeraw
项目于 2019 年建成了,最初的设想的功能是景区的售票处和公共卫生间,为此还特地设置一个潮汐卫生间区域——平时关闭,高峰时可以灵活的并入男厕或女厕来使用,以此来解决景区在高峰期如厕难的问题。谁知 2019 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了,游客驿站投入使用的计划搁浅了,这一搁就是三年,这三年中景区的定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脚下的入口区域全部作为了城市公园面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建筑的功能除了保留卫生间之外,剩下的功能也调整为游客休息水吧和物业管理用房,但建筑的结构形式赋予其适应性非常强的空间去适应新的调整。我印象想特别深刻的是建成后我对它的一次造访,由于无人使用,各种植物开始漫入建筑,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质朴而野生的状态,当时正值暑期又受困于疫情无法远行,我静静地坐在这渠边,整个人被笼罩在蓝天、光影、土石、植物之间,仿佛置身于大理。
何陋轩的形体
模型分解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细部大样
细部大样
细部大样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
项目完成年份:2019
- 感谢 东南院建筑技术与艺术工作室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设计小学徒”(ID:laxxt201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