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Netflix推出的女性题材悬疑台剧《她和她的她》上线。刚过一周,豆瓣上已有近三万人打出了8.6的高分。
这部剧运用了近年常见的“两个世界”的设定,第一集设下迷局,中间在另一个时空解谜,最后一集回环收束,关乎一桩谋杀案,一段破碎的青春,一箩筐蚀人的回忆,关乎深陷其中难以挣脱的她、她和她。
这部剧糅杂多个女性议题,从性侵犯、性骚扰、家庭暴力,到融于日常生活的性别歧视、荡妇羞辱、污名化,无怪乎对其最多的评价是“演尽了女性的困境”。
“大女主”也可能面临职场性骚扰
一开篇,《她和她的她》就没打算留余地。
许玮甯饰演的林晨曦是一位职场精英,干练果决,目不斜视,利落潇洒到头发丝,俨然一位“大女主”。然而,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性骚扰和污名时,这位大女主丢盔卸甲,无力招架——新同事杜骏儒在言语和行为上屡次骚扰她,强吻、搂腰、摸背,极尽猥琐,而雷厉风行的体面人林晨曦,只能半是愤怒半是惊惧地瞪向他,以“报警”作为警告。
据公益组织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发布的《防治性骚扰法律与司法审判案例研究报告(2019-2021)》,以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作为案由提起的诉讼中,超过九成的受害者为女性,职场性骚扰案件所占的比例最高,为62.27%。
职场性骚扰也可能以“谈业务”的名义发生。剧中出现了女员工被要求去“夜场”陪客户喝酒的情节——当然,是身材样貌通过了筛选的员工才能去。
维权可能没人会相信
对于林晨曦的抗拒和警告,杜骏儒不以为意:“可能没人会相信你喔。”
他的有恃无恐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现实。
源众的报告指出,目前,实施性骚扰违法成本过低,受害人的维权成本则较高,且即使胜诉,获得的民事赔偿数额也很低,这导致性骚扰受害人求助司法救济的意愿普遍较低。
维权成本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可能没有人会相信”。该报告分析数据发现,虽然此类诉讼在数量上有明显涨幅,但法院认定性骚扰事实成立的比例仍然较低,约占28%。性骚扰事件本身往往具有突发性、隐蔽性,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取证难、证明难,要跨过法院证据采信普遍较高的门槛,并不容易。
所以杜骏儒说的是对的,林晨曦也知道他说得对,因为不被相信的困窘,她经历过。
那是林晨曦中学时的遭遇,一个房思琪式的故事,一个让她从此游离在“两个世界”间的秘密。在被理化老师谢志忠性侵后,她神思恍惚数日,终于告诉了父母,父母震惊、愤怒,找来了学校领导和谢志忠夫妇,却也没有坚持提告,这件事就这么囫囵吞枣地过去了,大家小心翼翼,装作无事发生。
谢志忠夫妇和校方与林家父母当面对质时,坚称谢志忠“德高望重”,一向对学生关怀有加,想必是林晨曦自己误会了。谢师母理智又公允地说道:“如果这件事情传出去,让大家公断,你们觉得他们会相信谁?”
少女林晨曦坐在房间里听着,眼泪滴在棉布裙子上。
后来已经成为精英的她,冲着杜骏儒狂妄的背影,提高了些音量:“你为什么恶人先告状?”听起来就像曾经对爸爸哭喊“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一样凄厉,也一样无力。
杜骏儒无疑是懂人性的。尽管林晨曦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胡思乱想的小孩”,是享誉业内的成功人士了,但他知道,只要把“有病”“疯子”的帽子扣在林晨曦头上,她的可信度就自动在众人窥视的目光和窃窃耳语间瓦解了。于是他当着办公室众人的面大喊:“你到底哪里生病了?可不可以请你去看医生?”
从远处的“小甜甜”布兰妮、艾梅柏·希尔德,到近处的蓝洁瑛、关淑怡、崔雪莉,连汪小菲因“婚内出轨”惹非议的时候,放出来的“大招”都是爆料大S“服用违禁药物”“几次精神出现状况”,多年过去,“疯女人”仍发挥着一锤定音的威力。
斯坦福大学性侵案受害人香奈儿·米勒在《知晓我姓名》中写道:“这一次,我想知道受害者要有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语气?她警告我不要生气。我明白了,如果你生气,你就是在防御。如果你淡然,就显得冷漠。太积极向上,就会被怀疑。如果你哭,就是歇斯底里。太情绪化会让你显得不可靠。”
最近发表在《女性心理学季刊》上的一篇研究,确立了“情绪化”标签与女性观点合法性之间的这种联系:给女性贴上“情绪化”的标签或告诉她“冷静下来”,就会让她的观点听起来不那么可信。
在职场怀孕可能是件麻烦事
性别歧视被埋在许多个不经意的细节中,就像固化的成见已经融于每个人的思维。
林晨曦本应成为公司的合伙人,但她业绩虽高,还是翻不过性别这座大山,老板顾忌她是未婚女性,无意让她晋升。为了突破职业发展瓶颈,也是为了逃离杜骏儒的纠缠,林晨曦决定跳槽——但性别仍是个问题。对方公司希望她能尽快结婚,“毕竟像你这样单身又美丽的女人,在公司很容易惹来一些麻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