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手绘核酸版《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后,网友:惊呆了……

90后手绘核酸版《清明上河图》,放大10倍后,网友:惊呆了……

90后美术工作者,陈志杰

手绘疫情版《清明上河图》,

钟南山院士亲笔题词,

外交部大大华春莹、赵立坚点赞,

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争相报道!

这幅火遍全网的画卷,是疫情中独特的记录。



 

拥挤的城市,被浓缩成2.7米长卷。

医护人员、志愿者、市民……

核酸、封控、建方舱……

记录着疫情下的忙乱;

记录着齐心抗疫的坚忍;

也记录着,不寻常的第三年。

 

 

一幅特殊的“上河图”

 

看到医护人员连夜开展核酸检测,市民们积极配合的场景。


陈志杰身在其中,内心震动。


于是,有了用画笔记录这一幕幕特殊场景的想法。



▲《核酸检测上河图》完整版
 
借鉴《清明上河图》的表现形式,采用传统「青山绿水」的画法。


以广州、佛山大规模核酸检测为背景,进行创作。


上卷《核酸检测上河图》,将防疫事件和佛山知名景点,穿插拼接。
 
西樵山,岭南明珠体育馆,佛山西站等地标建筑;



穿着白色防护服,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新闻记者等人物;





再放大细看,还有或趴在桌上,或蜷缩在椅子上休息的医护人员们;



 
正在消杀的防疫人员;


脱下防护服,全身湿透,瘫坐在地的医护人员......


一幕幕,真实又动人。

 
第一幅完成后不久,下卷《战疫上河图》紧接着动笔。


加入了更多实时事件。

 
6月高考如期而至,医院隔离病房,成了一个特别的考点;


 

接送隔离考点高考生的专车,正在驶离考场。



一环扣一环,无数人在为考生保驾护航。



 
科技战疫,无人机,自动驾驶、电话机器人齐上阵;




 

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件,但不同事件的背景又是如此一致。


那就是,共同抗击疫情。



▲《战疫上河图》完整版
 
两卷拼接后,组成《广佛战疫上河图》。


长2.7米,800多个人物,39个场景。


“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大家重视疫情防护。”


陈志杰在采访中,如是说道。



▲《广佛战疫上河图》完整版
 
 
 

3.6米画卷,藏着一句“想家”

 
《战疫上河图》走红后不久,陈志杰的家乡吴川,也爆发了疫情。


身在佛山,心系吴川。


于是,他昼夜赶工,为家乡绘制了一幅《吴川战疫长卷》。

 
该卷的亮点在于,把家乡特色融入画中。


居民头上都顶着吴川特色美食,少了分肃穆,多了分俏皮。


 “我希望这幅画能给家乡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扫大家心中的‘阴霾’。”



整幅画卷的食物,共约25种,总数量达50多个。


蒜头、烂镬炒粉、白籺、牛腩粉、


粉皮、吴川月饼、覃巴煲仔粥、沙螺粥……



还包含了12处吴川地标建筑。


吴川博物馆、梅菉电影院、江心岛牌坊、


吴阳双锋塔、状元坊、中山陵、茂山书院……



 
画作一出,身在吴川的老家人,都纷纷留言:


“既感动又可爱!”




 
留心观察,画面中有一个小场景。


一位老人被搀扶着,排队做核酸。


人物的原型,就是陈志杰的爷爷。


 “我常年在外很少回家,画这幅画的时候就特别想念爷爷。”


于是加入爷爷的形象,并设定身边有人扶着他。
也是希望,行动不便的老人们,在疫情中,可以得到帮助。



初稿完成后,仍觉得差点什么。


他看着吴川发布的一则则故事:


“一碗暖心的瘦肉鸡粥”,


“一封短信诉衷情”,


是了,疫情之下,负面情绪成了生活的主旋律,人们格外需要一些温暖来治愈



陈志杰的画笔,提提又放放。


终于,完成了这副3.6米长的《吴川战疫图》。


不只是记录所见、所闻;


对故土的挂念,担忧,祝福,也一并藏进了画里。





▲《吴川战疫卷》完整版

 
 
 

长卷下的世间百态

 
自疫情出现以来,
大多数人用“怀念”这个词,来形容当下的生活。


怀念,想走就走的旅行;


怀念,走街串巷的节日。


为了留住越来越淡的“节味儿”,陈志杰赶在元宵节前,完成了一幅《元宵上河图》。



 
在他的记忆中,


往年的元宵节,家乡街头的民俗活动,最是丰富多彩。


因此,选用喜庆的红色为画卷的主色调。


取景吴川的江心岛牌坊、十字街。



 
五级牌楼和花塔,高高耸立;
 
栩栩如生的泥塑,是吴川的特色艺术,已有上千年历史;



 
五光十色的大花轿,穿行在锣鼓喧天的游行表演中。
 
舞狮子,舞火龙,飘色......


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武术队......


纷繁得眼睛一时不知往哪儿放。



 
真是应了那句:


“往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年元夜时,唯有月依旧。“
 
一边画,陈志杰一边感叹,


很久没有感受过“花桥上人头涌动“的热闹了。



 
下卷为佛山卷,也是一派热闹。


吴川与佛山的文化民俗相似,因此许多内容都并在一起描绘。


拼接出这副2.2米长的“元宵喜乐盛世”。




 
之所以选用长卷的形式,陈志杰有他的理由:


“我觉得,用长卷的方式表达热闹的场景,最合适了。“


一是可以大量容纳节日中的各色人物,事件;


二是伴随着视线移动,观者更容易被引入画卷的氛围中。



▲《元宵上河图》完整版
 
看罢三幅长卷,许多人也许会觉得,


无论是儿时的回忆,还是疫情前的生活。


其间的烟火气,人情味儿……


岂是一副长长的画卷,能逐一说尽的?


但,每一种记录,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几年后再回看,这样的记录,真实,生动,又走心


图源网络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这幅“核酸检测上河图”火了,细节太震撼!》
湛江日报:《吴川抗疫画手再出新作!这次的主角是老家人!》、2.2米长!吴川小伙画了一幅元宵“上河图”!放大10倍后…》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