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顶级生活美学大师带你认知美,学会欣赏美

8位顶级生活美学大师带你认知美,学会欣赏美


中国文人里把生活美学体现的淋漓尽致的,莫过于苏轼。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并被贬至黄州。当时,黄州的猪肉价贱,这让苏轼喜出望外。他买来猪肉,加入调料慢火清炖,做出鲜香美味的红烧肉,享受到了生活的别样乐趣。后来,苏轼出任杭州太守。因西湖淤积,影响农业,他亲率民众清理淤泥,修筑“苏堤”,恢复良田灌溉。杭州百姓感激,纷纷送来猪肉。苏轼推辞不掉,只好收下,吩咐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煨得味醇汁浓色泽红亮,犒劳工地上的民工,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东坡肉”,并流传至今。人类对于美,总是有一种敏锐的嗅觉,有时候就是一份美味、一份爱好、自然的风物、诗意化的语言,被这些所吸引,不由自主沉迷其中。


到底什么是美?


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说: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

▲齐白石《梅花》
美是庞大而抽象的,但可以确定的是,它能和“真”“善”一道,成为我们单调平凡生活的信仰之光,反过来,也给我们慰藉和引导,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就像当你看到中国8位美学大师的8种生活美学方向时,你就能感受这跨越千年的美学生活传承,并不由自主被这份美照亮,成就更积极的自己。
这8位大师分别是朱光潜、沈从文、梁启超、宗白华、王国维,辜鸿铭,蔡元培、徐志摩。


从左到右,依次是梁启超、沈从文、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辜鸿铭、蔡元培、徐志摩


此次,把他们的美学思想、美学观点,一次性集结成套,你就能把大师们的生活美学精华搬回家!


这套“美学大师”系列,八册装,分别是宗白华《何处寻美》、朱光潜《静静欣赏》、梁启超《最美生活》、沈从文《向阳而美》、王国维《人间嗜好》、辜鸿铭《国学之美》、蔡元培《美育人生》、徐志摩《浪漫的人》。
全套书中包含近七百幅传世名画,出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近代以及西方近代,跨度达1000年,每一幅都极具艺术审美力。
《美学大师系列》(全8册)
长按扫码,立即选购


01

宗白华
发现艺术之美

宗白华说: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
                                       
宗白华毕生致力于美学的教学与研究,是冯友兰、朱光潜、李泽厚、蒋勋、刘小枫等一致推荐的美学大师。



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泰斗级人物,宗白华对于美学的阐述可谓高屋建瓴。
他说:我国传统艺术美善于营造空灵的意境美,含蓄而隽永,就像盛唐的诗境、宋代的山水画,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在诗外和画外,意境绵延不断,让人回味无穷。

▲北宋·郭熙《秋山行旅图》
“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  

▲青铜器
这本《何处寻美》将带你发现“中国美”,为你讲述艺术之美的正确打开方式,在人潮汹涌中感受山水诗意的交融,让都市中漂泊的灵魂归家。


02

朱光潜

感受和谐之美

蒋勋说,朱光潜是我最敬佩的美学家;朱自清说,他散布希望在每一个心里,让你相信你所能做的比你想你所能做的多;余光中说,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读一读朱光潜的书。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作为中国近代翻译和介绍西方美学的大师和先驱,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还翻译了多部国外美学著作。八十高龄之际写出《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可谓一生笔耕不辍。

▲黄金分割 1:1.618
朱光潜对美究竟怎样理解,《静静欣赏》精选了他谈美的经典著作,“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光看标题,就已经有一睹为快的冲动。
因朱光潜还系统地研究过心理学,因而书中有关对“美感与快感”的论述,于今天消费社会的种种文化现象,仍有启示作用。
在《静静欣赏》一书中,朱光潜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流淌,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

▲明·石涛《设色山水册》
这部书被视为和谐美“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作”。助你求得人生的完整与和谐,建议你一定要读一读!愿你学会欣赏,遇见更美好的自己。


03

梁启超
实践生活趣味之美

“问人类生活于什么?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生活于趣味。”这句来自于梁启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涉猎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是近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

梁启超将兴趣融入生活,也融入对子女的教育,使九个子女各有成就,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楷模。
同时他也将兴趣融入学术中,一生涉猎广泛,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终成一代国学大师。

梁启超说:“凡趣味的性质,总是以趣味始,以趣味终。”所以能为趣味的,也就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梁启超对于如何获得学问的“趣味”也提出四种路径:一、无所为而为。学问本身即是目的。第二、不息。第三、深入的研究。第四、找朋友。

▲宋·夏圭《坐看云起》
看起来也不难吧,生活中只需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我们无缘像梁思成、林徽因一样,作为孩子受教于梁启超。
看看他写的书,“养成总体的智慧,具备根本的判断力”,成为一个不惑、不忧、不惧的人,总还是一个值得努力的方向。
这本《最美生活》使人拒绝平白无奇,将兴趣融入生活,坦然面对人生中的成败与得失,洗涤胸中偏私,境界得到升华。


04

沈从文
守护与回望之美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20世纪著名文学家。代表作品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湘行散记》《从文自传》等。
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物研究,晚年编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中国文物研究史上的一项空白。
沈从文曾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凭一颗心,一支笔,用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

《向阳而美》从沈从文的代表作中,选取22篇文章,组成“风物之美”“生命、语言之美”“艺术之美”三个部分,从文学家和文物研究者两个角度,感受他心心念念守护的又无法重现的回望之美。
沈从文曾说:我是个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只信仰“生命”……一个人过于爱有生的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

▲清·张若澄《燕山八景图》西山晴雪
沈从文的作品,满是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给我们的心灵开辟了一方净土。他的文字让无法回去的自然、人性之美,永远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
只有翻开他的著作,一字一句的读下去,才能感受到沈从文的隽永、清丽、灵性与哀伤。


05
王国维
回到本真之美

 
中国近现代重要的美学和文学思想家王国维曾说:直接为生活故而活动时,曰“工作”;而唯为活动故而活动时,谓之曰“嗜好”。
这也是一代国学大家王国维选集《人间嗜好》书名之由来。
王国维将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专攻词曲戏剧,后又转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也是新史学的开山鼻祖。

《人间嗜好》从王国维著作中精选32篇文章,组成“美的境界”“人生的美意”“艺术的美”“品诗词之美”以及“附录”五大部分。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关于“人生三境界”的论述: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借用古代几位大词人低吟儿女私情的词作,巧妙地来讲做学问的境界,可谓一语中的,令人醍醐灌顶。

▲清·王翚《唐人诗意图卷》
嗜好是对无聊的缓解,用品味追求去化解“物欲”的失控。
本真使人豁达、自由、追求生活质量、精神质量,使人适度对待财富,豁达对待生活的苦难和喜乐。王国维以本性所爱成就自己,使人回归最初的本真。
在这里书里,你能发现王国维的本真美最终能以本性所爱成就更好的自己。


06

辜鸿铭
国学文化之美
辜鸿铭(1857—1928),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西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
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 》《中庸》《大学》,著有《中国牛津运动故事》和《中国人的精神》,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辜鸿铭一生致力于中国国学的研究与发扬,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及东方文化的中国第一人。

《国学之美》分别从汉学之美、古育之美、道德之美三个方向展示辜鸿铭的国学根基。
国学为根基之学,是一种高维美的人生境界。
辜鸿铭于中国国学,贡献甚大,他讲国学之体、辨国学之能、论国学之用。向西方世界及西方人宣传中国的国学文化和精神。

▲明·张路《老子骑牛》
《国学之美》结合辜鸿铭的研究特点,打造辜鸿铭的美学观点、思想、方向及成就,展现国学大师的生活审美与人生态度。


07

蔡元培
人生美育之美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28年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1933年“国立中央博物院”成立后任第一届理事长,1937年移居香港,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美育人生》讲述了蔡元培先生关于美育的理念,展示了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美育、实现美育积极作用的理解和建议。
蔡元培结合当时的国情和世情,对美育做了论述。运用自己学贯中西的学识,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美育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
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经历,给出了践行美育、推广美育的方法和建议。书稿中关于美育的内容在当下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的生活给与了美的启示与帮助。

▲拉斐尔《雅典学院》
本书除了具备高水准学术价值的文字内容,另一大优势在于精选60幅中外名家绘画作品,与文章主题形成呼应。一则为文章做注释,二则构建画面感,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美育之于人生的价值。
做一个可以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人,保持生活的美感,我们对生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我们将会以更优雅与洒脱的姿态去拥抱生活。


08

徐志摩

浪慢人生之美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
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克拉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受到了西方现代教育的熏陶和欧美浪漫主义的影响,一生追求“爱”、“浪漫”与“美”。
在诗歌、散文、小说领域都有佳作,尤以诗歌为最,诗歌意境飘逸华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浪漫没有定义,你在浪漫就在,旧城深巷,古街老猫,深山故人。
《浪漫的人》选取徐志摩先生讲述有关浪漫的作品,结合徐志摩先生对生活美学的理解,打造大师的美学观点、思想、方向及成就,展现徐志摩先生的生活审美、人生态度。
《美学大师系列》(全8册)
长按扫码,立即选购


为什么向你推荐这套书?
集齐8大家美学作品的唯此一套,成完整生活美学系统化的也唯此一套。
其中,《何处寻美》、《静静欣赏》、《最美生活》、《向阳而美》、《人间嗜好》为第一辑;《国学之美》、《美育人生》、《浪漫的人》为第二辑。
相信这套书能帮你搭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创作更有价值的人生。
八种美,八种人生,
无论哪一种,
生活中必有一种是自己需要的

《何处寻美》如何体验艺术与人生的诗意交融?宗白华的艺术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向阳而美》中式气韵的风物美,沈从文笔下的纯美湘西世界,自然与人性的民俗风物;
《静静欣赏》慢生活,和谐美,遇见美好的自己;
《最美生活》如何拒绝平白无奇,将兴趣融入生活?梁启超的趣味美;
《人间嗜好》如何以本性所爱成就自己?王国维的本真美。
《国学之美》国学大师的生活审美与人生态度。

《美育人生》展示了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美育、实现美育。
《浪漫的人》浪漫没有定义,你在浪漫就在。

美文+中外传世名画
文是话的映衬,画是文的视现。是一场古今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融合呈现。
古今中外绘画大师们绘画中的理想生活,美学大师+文学大师笔下的生活理想,汇聚一书,融于一册,形成独具特色易懂易现的生活美学。

书中插图精心选自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近代以及西方近代极具艺术审美力的近700幅画作,图片选用跨度达1000年。

比如朱光潜在《静静欣赏》里谈道元代赵孟頫的字:
“我在看赵孟頫的字时,仿佛对着临风荡漾的柳条,不知不觉地展颐摆腰,全身的筋肉都松懈起来,摹仿它的秀媚。”下页就配上了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赵孟頫自题书画《双松平远图》。

▲元·赵孟頫 《双松平远图卷》纸本水墨手卷

再比如《浪漫的人》内页:

精装呈现,8色印刷
值得珍藏
每一本书的封面均采用不同的中国传统色,以传统的美凸显生活里的日常可见之美,让生活美实用可认知。
《何处寻美》封面定色,紫苑:
张含《怀用修仁甫》“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美之为寻,相守为约,意寓相伴一生的人生诗意。

《静静欣赏》封面定色,二绿 :
水始冰之承色,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二绿春之色。春色万物生,喻之和谐。

《最美生活》封面定色,缃叶:
取《说文解字•糸部》注“缃,帛浅黄色也”。
李峤《荷》咏“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夏竦《皇帝听讲尚书彻太清楼锡宴》“赐花缃叶缀,劝酒玉户传”;葛立方《小酌以诗招道祖分茶》咏“宝胯开缃叶,香尘堕拓罗”。
戏鱼养龟,种花劝酒,填诗品茶,人生诸多趣味,缃叶一一见过。

《向阳而美》封面定色,丹罽(jì ,音同“际”):
枝头荔枝红,向阳。王逸《荔支赋》“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著天。皮似丹罽,肤若明珰。” 丹罽着色,聚之阳,现人性纯朴、自然之馈。
此色凸显沈从文笔下风物之美。

《人间嗜好》封面定色,绀宇:
取《说文解字·糸部》:绀,帛深青而扬赤色也,色庄严,现本真。
欧阳修《广爱寺》“都人布金地,绀宇岿然存”,世界是蓝色的,以蓝色回归世界的本真,以绀宇之色纪念国学巨匠王国维的本真。

朱光潜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宋·李嵩《月夜看潮图》
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你曾经读过唐诗宋词,看过山水画,在阅读“美学大师”时,就一定会欣然同意大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生活之美的阐释。
而以往的零星散碎知识,也因此编织成网,就此建立起彼此关联的体系。
愿你在这套“美学大师”系列套书中,找到可能而未能的状况之世界的无言的美。



《美学大师系列》(全8册)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一键直达 易手翻书微店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新书推荐丨“历代墨迹精选”系列第一辑10种上市!
首次集结!范景中、陆蓓容选编稀见书画文献,内府、私家藏目珍本
金石传拓:只此黑白丨虎嗅蔷薇:万物皆诗,不止黑白
"绘冠南天 — 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同名图录
溪山清远 :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
 贺西林 著《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三四辑限量首发!
辽博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钱塘自古繁华处 《两宋流韵传千古》
克拉克艺术史文集
最美中国画▕ 史上超大开本中国艺术珍藏画册(5折)
剔彩流变:宋代漆器艺术
吴趣:沈周绘画与文官鉴藏
170件套原版浮世绘美得惊心动魄!辽博浮世绘大赏图录来了!
据几曾看 | 千金难求一孤本







 七零后水墨 

关注优秀青年艺术家15年

丨 聯 絡 我 們 丨

微信留言(请加微信号 zhulizhi5201)

E-mail:yishubuluo@126.com

圖書出版丨裝幀設計丨展覽策劃丨藝術品銷售

长艺文化传媒

微信:qi ling hou shui mo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若喜欢,请点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零后水墨”(ID:qilinghoushuim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