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档案】王云庵:不与夏虫语冰 | 大米艺术

【8090档案】王云庵:不与夏虫语冰 | 大米艺术



“写字就是写自心,不与秋虫话寒冰“,当下,守住纯粹似乎也是一种个性。他的字“不爱出格”,线条翻腾间,虽然也在增增减减,不断变化,但细细看来却是依“律”行走,走的是一条守正笃实的路,与他本人一样,有一种“脚踏山河万里,仰望满天星空”的气质……



王云庵

又名王庚,斋署鼎庐、眠云山房、元味堂、希声无形书屋。曾入暨南园,修习书画鉴定。现为本朴书院副院长、同觉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徽文艺评论家协会委员、青年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禅书院书法研学社社长、青花大写意研究会理事。定居杭州、成都。



方天画戟或轻拢慢捻

——云庵近期的字
黄德海


前些年,在不同场合看到云庵的字,大,黑,点画圆而布局满,力气收着走,仿佛因为谦虚而有点稚涩,细看起来,却又不乱家法,仿佛连稚涩都找得到传统的依据。偶尔纵笔直遂,稚涩即转化为一种生新,蛛丝马迹里,洒脱不羁的天性流露出来,字便圆转如意。


这两年,因为有了直接的联系方式,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的字,辨得出他不断练习和对练习的反思。这次集中起来浏览,不禁吃了一惊,圆的点画已变为方折,笔力透纸而出。布局里的空间增多了,能明显感受到字的呼吸。很像是一张娃娃脸转变成了刚毅果决的成年形状——明明还能一眼看出是云庵的字,变化却大得轻易不敢认了。


这批字里,有一部分是“致敬古人”,主要是摹碑,云庵自谓“以笔代刀”,线条坚决,法度森严,苍然有古意。有意味的是,虽然有古意,却并不有意趋古,拟写中富变化,既有对书法历史的回应,也有对当下情形的感受,时代的气息在在透露出来。


大字榜书仍是这批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势大力沉,却挥洒自如。仔细揣摩细部,沉静处渊渟岳峙,酣畅处襟怀大开,转折处才华横溢,让人不知不觉就一个字一个字读了下去。读完了总体看,方天画戟的感觉就出来了,华丽,锐猛,却又自有沉雄的力量。当年才情推动的圆转如意,在这个阶段成了质朴的自然流畅,心理感觉上更为舒适。


云庵的小字别具一格,既跟大字一体相承,又多了些文气,体现出他修养的深度。这些作品或作书论,或为题跋,或是写经,字每随所写内容而有变化,称得上轻拢慢捻,稍稍的用力感在消失,渐渐可以调心。


明河版《神雕侠侣》中有一方印,“富岗百炼”。经此百炼,云庵的方天画戟或可变为从容的琴弦,蕤宾铁响,也不碍轻拢慢捻。



   

《以笔代刀 致敬古人》十六条屏




《以笔代刀 致敬古人》六条屏


松雪斋题跋花笺八帧











梦楼题跋十六页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成扇






鼎庐拟宾翁篆书对联

鼎庐题朱拓《佛》字


鼎庐题墨拓《北齐安泽上寨造像》






陶靖节诗三首琴条




榜书智并心经茶挂




榜书灵隐并金刚经句





无上妙法并心经句



所行无碍并小字题跋



拟古隶书两纸



拟古隶书十页





鼎庐小字《饮冰册》风雅册页








鼎庐小字《草堂之灵》风雅册页




仿古信封写书论(一)


仿古信封写书论(二)




鼎庐对联(一)


鼎庐对联(二)



鼎庐对联(三)



鼎庐对联(四)



鼎庐对联(五)

鼎庐对联(六)



饮冰室题跋花笺四帧



清李庆伯金石学录花笺十帧



饮冰室题跋十八帧



松雪斋题跋二十二帧





心经日式风雅茶挂







鼎庐题斋(一)


鼎庐题斋(二)

鼎庐题斋(三)



鼎庐题斋(四)



▼▼


点击图片进入大米艺术
书法名家精品收藏馆






■  END ■



/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大米艺术

Rice art


大米艺术机构,致力于中国艺术的新发现、研究和收藏。



扫码添加小助手,收藏艺术




寻找平凡世界的艺术支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米艺术”(ID:zouxun194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