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交公粮的场景,你还记得吗?笔者找到了一些80年代交公粮的老照片,看看你是否经历过。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9次会议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由此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税是国家对一切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俗称“公粮”。在古代,上交国库的粮食,叫上交皇粮,共和国成立后改名叫公粮和购粮,就是每户农民按所要求的比例上交给国家征粮库,这项制度延续了有几千年。
公粮通常是每亩50斤,必须无杂质,干燥,饱满,一半是抵农业税的的,一半是无偿上交国家的。
村里的大喇叭会喊:“各位村民请注意,乡里已下发通知,从明天开始我们得交公粮了,三天之内必须完成。有些人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想抗粮不交,交皇粮那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是抗不过去的。”
交公粮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而今的00后、10后更是不知交公粮为何物了,可是那个年代的记忆对于我们经历过那段往事的孩子来说却是一段珍贵的回忆,一段宝贵的财富!
交公粮并不轻松,不是所有的粮食都能通过检查,一旦验粮人员说粮食不合格,那农民只能拉回家,经过晾晒处理后再来交粮。
我的家在山东,俺们镇有大大小小共100多个村。每年,各个村都要派年轻力壮的后生,把村里的粮食运到俺镇上的粮食所,进行验收,交给公家。
通常在出发前,要求把所交的干燥粮食,用麻袋装满,捆上尼龙绳扎紧口袋,不得漏气。装车前,两手使劲的左右摇晃,确保粮食不会漏出来。这才放心的用粗麻绳,牢牢的绑在木头架子车上。
粮食所为了确保收上来的粮食,能够长久的储藏。粮食所的工作人员在验收粮食时,需要经过四道工序:一是,观其色;二是,查其形,三是,闻其味,四是,尝其味。
交公粮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农民不得不抓紧时间交公粮,只有先把粮交了,他们才敢回家干田地的农活,现在想想,那时的农民的生活的确挺艰苦的。不过那时候我的小伙伴们还年轻,好多大人都还健在,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时代也变了,每次家里有事情也不会来那么多帮忙的认了,人情也变得冷淡了……只能怀念过去了。
那时候的农民,可真是为社会做出了不少贡献啊。家家户户种一亩小麦,就要上交100多斤粮食。除了交公粮,还有什么乡提留、村提留。并且,他们还参加过不少义务劳动,如挖河道、修水库等等。
时间到了现在,当年交过公粮、挖过河的农民,大部分都已经老了。未来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养老。虽然说现在国家给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但每个月只有十几块、几十块钱,真的是太少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