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的大宅,他只放了不到十件家具

300㎡的大宅,他只放了不到十件家具

在厦门一处废弃的水泥厂片区,酷爱木工的业主称自己是“玩木傻子”,他选择将厂区中一栋筒型的三层建筑,再造为居住的家。

▼平面图可以看出,筒型主体结构被保留下来。

  

两个圆形区域分别作为开放的餐厅和客厅,以过道处的地面抬高和天花板的降低作为隐性的区隔。

从餐厅望向客厅。

视线透过连接过道,从客厅回望餐厅。

客厅保留混凝土天花的粗犷,地板延展着橡木的有机纹理,墙壁则以设计师自调的土坯围合,回归来自中国乡村的质朴记忆。

 

简净,是这里最直观也最本质的语言。摒除无谓的风格或标签,重新思考家于人的意义。它是物理层面的固定场所,在空间里可以完全放松;它也是精神层面的特定场域,产生心灵的触动与依归。

石头、土、木、植物,完整而原始的要素容纳进空间,自成一个小气候。

 

窗户为这个容器注入了时间,开窗的比例、角度及栏杆的设置都经过细腻拿捏。

当阳光投入屋子里面,慢慢在家具和地板上移动,光影不断变化,身处其中,跟随这个生态,感受不一样的东西。

 

空间不对未来做什么预想,也不对过去做太多总结,更契合当下的生活。

家里的物品尽量简化,去除多余,并尽可能地收纳起来。

目之所及皆中和为大自然的底色。

卧室与浴室。

楼梯与露台。

傍晚的露台。

室内,灯饰化作线性灯带,以间接光源烘托柔和的氛围。或坐或躺,空间使用者总能找到最自在的尺度。

 

家本是一个人最亲近的容纳之地,无须承载外界强加的复杂期许。身心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安静环境,足以耕作出情感扎根的一方天地。通透的自我穿越于个人的生命旅程,寻求一种自在和自觉的原动力,为生活留出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亚太室内设计”(ID:ytsnsj)。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