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香港半岛
新楼的问世也促使古老的半岛结缘高科技,例如把电话隐藏在浴缸畔,当电话进来,电视或音响声会自动变轻,住客不用沾着肥皂泡举电话听筒,而是对着空气讲电话即可。
新楼顶部的餐厅交由鬼才设计师Philippe Starck操刀,顽皮的PS不仅把朋友的头像全印在了椅背上,还在洗手间里安装了雕塑艺术般的无边洗手台、让男宾对着九龙景如厕。这些新风貌顿时令半岛根深蒂固的古板形象焕然一新。
酒店还为直升机坪匹配了一座还原30年代泛美机舱风尚的候机室,甚至还在面维港的墙上嵌入了舷窗,模拟飞机起降香港时的视角。
后来我住了一趟半岛,满怀朝圣之心而去,留下的印象并不好,第二天一早就赶着退房撤离了。但不得不叹服半岛营造场景的尽善尽美和周全强大,绝美的罗马风格泳池和经得起无死角推敲的客房,还有大堂上方的乐池总能奏出让我心爱的旋律,比如《On My Own》。
▲ 以一张哥哥顶着大堂天庭的照片收尾本段。哥哥曾说过,只有他才撑得起半岛的大堂天庭。
1963
香港文华东方
60后的香港老文华至今保持着《广告狂人》式的复古摩登感,古雅但也时髦着。但在97年,文华和如今的复古依然有很大不同。一大区别在外墙,看上图比较,当年的文华是全外挑阳台,如今全被落地窗封住。
97年时文华客房搭配碎花窗帘和带镂空花纹栏杆的阳台,如今由LTW翻修的客房,原阳台位置被并入室内形成一座融合了工作台和日间榻的温室,让空间层次更有致。
97年时的东方套房是中式宅邸和西式庄园的美妙合体,亭阁式的窗框处理和弧形的顶角线条,平衡了居室的端庄与松弛感,和如今线条简练的套房相比各有千秋。
那时的泳池呈罗马风格,玻璃天庭助力自然光从顶部垂落,让阳光倾洒至池底,这般怡人是现在幽闭的影院风(屏幕上实时直播维港景致)泳池所不及的。
尽管文华的今昔妆容各有千秋,但丝毫不妨碍其成为全港我最爱的酒店之一,也是全球我最爱的MO没有之一。当半岛把科技感做得先锋外张时,文华的科技感却显得尤为含蓄无华,当你操弄文华的Valet Box、智控板时、电水壶时,一切都是平和且质朴的。复古摩登的真谛流露于此。
1964-2006
香港凯悦
1973-2001
香港富丽华酒店
这间酒店在2001年末谢幕并被拆除,不过幸运的是,他见证了97香港回归,而与之相邻的香港希尔顿(图片中部塔楼)在95年就谢幕拆除,未能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1973-2019
香港怡东酒店
这间酒店启幕于文华收购曼谷东方前一年,在湾仔占据着滨水一线位置,曾与香港文华同为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的成员。戴妃访港时住的文华、而查尔斯当年来香港住的是怡东。
1980
香港丽晶
全玻璃幕和海景环绕的大堂无敌先锋,仿佛置身邮轮。97年回归时,这间丽晶旗舰因四季对丽晶的收购而暂时归入四季版图,据说,很多老员工在换牌后都不愿摘下丽晶的Pin。回归后不久(2001年),郑家执掌的新世界集团将酒店出售给了Bass集团,香港丽晶由此切入洲际时代。
有幸在IHG收购丽晶品牌后不久入住过这间,记得入住那天晚班机抵港,我搭出租抵店已是凌晨,漆黑阴冷。车刚停下,上了年纪的员工立马用夹带港味但够标准的国语迎来,边接过我的行李边往车厢里打手电,以免我有东西遗落,着实暖到了我。这家酒店当时的状况是显陈旧的摩登感,但骨子里的先锋、底气和周全温情,令其成为全港我最爱前5的酒店。
非常期待这间丽晶在今年以丽晶之名重生,续写1980年创筑的先锋。
该酒店上一次入住经历,我写在《香港洲际昨日谢幕,那个不可一世的丽晶2022归来》。
1981
九龙香格里拉
1988
香港JW万豪
万豪的进阶牌JW在华盛顿首秀后不久,就进驻了香港全新缔造的金钟太古广场。这间JW曾长期为万豪的亚洲旗舰。这间酒店的成功也陆续为金钟太古广场引入了第二(港岛香格里拉)和第三间(港丽)酒店。开业20年后,JW所在塔楼高区的服务式公寓曦轩被改造成了精品酒店The Upper House,金钟系酒店们由此有了“金钟四小龙”的名号。
1989
香港君悦
郑家的新世界中心在九龙一炮而红后,又在一水之隔处的湾仔滨水地带,建造了坐拥多间酒店的综合体(两者建筑风格非常雷同,都有着干脆的棱角、环绕式布局和条纹窗)。这个综合体的向水中延伸部分即香港回归主会场。
综合体中定位最高的酒店是君悦,香港君悦长期为凯悦的亚洲旗舰,同时也是凯悦集团在亚洲区运作最成功的酒店之一。酒店大堂模仿了上世纪20、30年代邮轮的场景,以此兼顾酒店滨水而筑的选址和君悦倡导的大场景风范。
我去住的时候,酒店已经换上了BAR Studio的新版装修、客房和悉尼柏悦一样、全日餐厅和北京瑰丽一样、底部车道和落客点天棚和东京柏悦有异曲同工。
1989
华美达丽新/鹰君/朗廷
这间酒店1989开业时(以及香港97回归时)叫Ramada Renaissance/鹰君酒店,随着鹰君集团之后收购了伦敦朗廷+酒店本身进行了耗资3500万美元、历时4年的翻修,最终在2003年国庆那天修炼成了香港朗廷酒店。
这也是香港让我最爱的前5的酒店,其服务、餐饮和15年左右的翻修都深得我心。好希望能在其唐阁的玻璃柜里留一双刻有我名字的筷子。
1991
港岛香格里拉
香港JW万豪一炮而红后,太古又相继和香格里拉和希尔顿合作,在金钟太古的后续塔楼上布局了第二和第三间酒店。港岛香的装修设计的欧式风格很雍容和很暖心。但最令我震撼的是横跨16层高的中庭(41-56层)的《大好河山》丝绸壁画(尺度创下了世界之最),乘坐观光电梯鉴赏壁画太过震撼。
另外我大爱顶部行政廊的户外部分,绿意、吊扇、阳光,配合香港湿热的空气,真是动人,尽管我深知这里是烟民们的抽烟绿区。
1993
香港港丽
金钟太古是吸引当年的酒店进阶牌的胜地,前有万豪的JW,后有希尔顿的Conrad。妙在Conrad的中文定名——港丽,用在港岛显然比康莱德传神几百倍。
1993-2001
香港丽嘉酒店
我特地翻出了我手头1997年版的立鼎世The Leading Hotels of the World宝书,扫描了香港丽嘉所在页,这间中环的Ritz-Carlton当年和怡东、文华东方、半岛同处一面(当时香港还有一间LHW成员酒店「帝苑」)。
仅216房的丽嘉更似庄园大宅或私人俱乐部,底部公区被裁切成一个个若即若离的私密厅堂、房间兼具海景和庄园私邸般的场景,让人误以为正身处半山大宅。
这间酒店尽管作风低调,但难掩非凡的吸金功力,其长期为Ritz-Carlton全球最赚钱的分号之一。但成功的运营和精雕细琢的内饰,没能阻止其短命的宿命,其开幕15年后即闭门拆除。如今原址被一座办公楼取代,而丽嘉的使命被对岸九龙的丽思接棒。
丽嘉也成为香港回归前,香港奢华酒店界的收官之作,香港的下一轮奢华酒店潮一直到2005年左右才被激起(回归和后一轮新店潮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SARS)。
讲完上述,需要提一下没有坚持到97回归的浅水湾酒店和香港希尔顿。而在回归后,香港又孕育了一大批让我流连忘返的动人酒店:
四季用覆盖整个天台的大尺度双泳池
尽显“挥金如土”
培养了我对潮牌兴趣的W
瑰丽为陈列一件艺术品特辟一厅
把步行入店径营造成上山步道
通过翻书页来映衬入住的不同阶段
在故事很多的The Murray
真的遇到了妖风(淋浴间门从没关上过)
但丝毫不妨碍其体验出众,性价比也高
瑞吉中餐法餐甜品全线好吃,
且收拾房间太有一套
···
想念你香港,期待很快重逢
晚安,香港
阅读索引
樊森 「酒店进化史」系列,现完成13城
三亚 | 纽约 | 新加坡 | 北京 | 香港 | 上海 | 东京 | 巴黎 | 伦敦 | 洛杉矶 | 深圳| 广州(上) | 广州(下)|澳门
设计大师系列
Yabu+Pushelberg | Jean-Michel Gathy | Bill Bensley | Kerry Hill | 傅厚民 | 季裕棠 | 贝聿铭 | 女设计师专题 | 隈研吾 | WATG | Peter Remedios |
酒店品牌故事
柏悦 | 半岛 | 四季 | 君悦 | 瑰丽 | 瑰丽2.0 | 瑞吉 | 丽思卡尔顿 | 丽思卡尔顿隐世 | 洲际 | 洲际2.0 | 丽晶 | voco | 华邑 | 希尔顿 | 华尔道夫 | 喜达屋 | 万达瑞华 | 嘉佩乐 | 嘉佩乐2.0 | GHM | 文华东方 | 文华东方 2.0 | Janu | One&Only | ACE | Hard Rock | JDV | 莱佛士 | 美利亚 | 华住 | 桔子 | 瑯珀 | 施柏阁|悦榕庄
酒店物品
房卡 | 明信片 | 笔 | 公仔 | Brochure | 拖鞋 | 香皂 | 书签
往期回顾
香港酒店进化史
如果哥哥还在,他会最爱哪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樊森的酒店Lab”(ID:Vincent-Hotel-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