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数:7261字
图片总数:101张
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2022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将于2022年6月1日-10日在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3楼展厅及工业设计学院工程2号楼展厅同时开展。展览以“聚合·耦合·融合”为主题,参展作品涉及可持续智能家居设计、可持续智能交通工具设计、信息产品与交互设计、智能玩具设计、智能机电产品与装备设计等五个专业方向。
以上为展览现场▲
作品
展示
-2022-
01
信息产品与交互设计
本专业方向侧重培养具备信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为信息时代的用户创造更高效、舒适、便捷的软硬件设计。毕业生具备科技与艺术方面的整合能力、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设计策划能力以及结合信息产业和社会需求探寻新的解决方案的创意能力。借助数字化的手段,以界面、产品或环境为媒介,为用户创造和谐的交互方式和体验。
E-cart老年智能导购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杨梓桐(研究生)
指导老师/胡珊
设计说明:用户可与亲友共同建立家庭关联账号,所有家庭成员均可通过手机App端添加需购买的商品,账号记录显示所有购物清单。到达超市后,采购者使用App扫码将账号与智能导购车进行关联,系统可根据商品清单中每个商品的位置信息计算出最短的购物路径距离,并通过终端界面信息交互引导,依次进行AR导航指引,完成识别商品、加入购物车的过程。路程中可根据用户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附近优惠商品或偏好商品,结束购物后到达指定结算区对购物车内商品一键结算。
羽毛球敏捷训练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霍珮伊(研究生)
指导老师/韩旭
设计说明:基于劝导理论的敏捷训练系统设计,由反应力测试装备训练灯和辅助羽毛球训练的app构成。训练灯模拟羽毛球的运动过程,将训练灯有顺序的安置在场地上,以训练灯灯光连续交替闪烁,有逻辑性的模拟羽毛球运动,运动员通过切断设备红外线测试速度,再根据手机app不同模式的选择,进行不同的敏捷训练。该系统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交互,进行多种模式训练,基于劝导理论结合反应原理来引导用户正确、有效、长期的训练,通过敏捷训练来提高运动表现力和场上得分情况。
智能陪护产品导识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贾琦(研究生)
指导老师/胡珊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面向未来老年人康养生活的一款导识设备,旨在利用大数据和虚拟现实技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便捷。将智能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教程存储于云端,当不会使用智能产品时,可以通过本产品将实时教程呈现于用户视觉中,以多模态交互的方式逐步对用户的行动展开引导,帮助他们快速便捷地使用智能产品,提高生活幸福感,更好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
桌面式激光切割机操作系统界面设计--PANDA LASER Design Space
作者姓名/张兆辉(研究生)
指导老师/石元伍
设计说明:STEAM项目式实践教学快速普及,中小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对操作系统的控制来实现与设备人机交互,因此操控系统人机交互界面的适龄化设计将显得尤为重要。本设计围绕中小学生用户群体的生理、心理和认知特征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基于中小学生的感性意象需求及认知水平进行了设计实践。此设计共分为主、副两个操作系统,副操作系统为机身操作系统,满足基本的快速切割需求;主操作系统共分为我的、主页、画布、切割、设置5个主要部分,用户可在系统主页平台上进行优秀项目的浏览,并在画布模块绘制项目设计图纸,最终导入切割页面进行实物制作。
药度-智能用药助手
作者姓名/郭敏(研究生)
指导老师/胡珊
设计说明:药度—用药小助手主要针对长期服药的老年慢性病人群设计,便于用户了解用药时间,剂量及对药物余量、位置、品类等进行管理。
药度—用药小助手由智能助手及智能标签组成,智能助手扫描药物条形码录入药物信息,录入同时用户可设置用药时间及药量等用药信息,设置的用药信息将通过智能助手录入智能标签,智能标签可粘附在药物包装上。用药时间,智能助手发出语音提醒,智能标签灯带亮起,同时通过电子纸显示屏,将药量可视化展示给用户,提醒用户用药,灯带不同颜色代表药物不同状态,让用户清楚知道药物当前状态。
FLOW kinect light
作者姓名/江城
指导老师/胡珊
“Flow”的中文意思即“流”。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物质不得不以“流”的形式来跟上人类发展的脚步,信息流、车流、物流、数据流……体量大,速度快,是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标志和追求。然而,在整个社会高度发展的进程中,个人作为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子,我们的存在感越来越低,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思考自己在人流中的位置,在整个社会进程当中的航向。我们是随波逐流,漫无目的,碌碌无为?还是逆流而上,引领潮流?无论外部世界如何发展,我们都需要清楚自己的目的地,知道自己的方向。
本装置以processing和adruino的互动编程为基础,将2016颗可编程灯珠进行串联,构成一幅分辨率为28*72的低分辨率的显示画面,通过自制processing软件将各种动态图像通过使用 udp协议向基于arduino ide编写的 esp8266开发板进行实时的无线信息传输,使装置的颜色和波纹进行实时的变化。装置的主要交互方式为装置下方的Kinect深度摄像头,通过识别范围内观众的坐标变化,将坐标信息转化为色环数值或者不同的模式信号,以切换装置的颜色和动态波纹,实现人机交互。
豆觅盒子+豆觅社区
作者姓名/唐惠倩 赵雨静
指导老师/程文婷
设计说明:该产品是“豆腐DIY”的饮食设计创新——基于未来生活方式的饮食体验设计研究,其目标是旨在帮助国人以及外国友人解决日常生活中如何简单巧妙的制作豆腐的这一个过程。其要求是满足用户能够更加清晰了解豆腐的饮食文化、制作流程,以服务设计思想为中心来指引外国友人亲自体验制作豆腐的过程并且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美食。将产品+UI界面+社区系统设计两方面入手,对同类型产品进行设计细节的分析。
02
可持续智能家居设计
本方向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跨学科知识、设计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的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适应可持续发展和智能互联的用户需求,专注于可持续性智能家居产品设计。能从事家居产品设计、信息产品与交互设计、公共设施设计、产品展示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开发、设计、研究、策划、教育与管理等工作。
“钟鸣鼎食”多功能烧烤炉设计
作者姓名/欧阳兰惠(研究生)
指导老师/程文婷
设计说明: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人们居家的时间与往日相比更长了。如何减轻做饭者每日准备食物的负担以及改变无聊的吃饭状态,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楚国人的饮食文化,设计出一款包含多种烹饪功能的烧烤炉,通过现代的手法来复刻古人的烹饪方式,体会文化的传承,改变一成不变的做饭方式。我们期望用创意的交互方式,给人们带来有趣的做饭体验,拉近消费者和家人朋友之间的距离,享受愉快的用餐时间。
可持续自制豆腐体验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姜奕阳(研究生)
指导老师/程文婷
设计说明: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传统豆腐制作方式进行了现代改良。自制套组产品配合终端应用的指导和推广等功能,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用户串联起来,使人们更多尝试和了解食用豆腐对促进低碳的作用,最终达到传播可持续饮食生活方式的目的。
衣物局部清洁仪设计
作者姓名/孙一帆(研究生)
指导老师/余森林
设计说明: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传统制作方式进行了现代改良。自制套组产品配合终端应用的指导和推广等功能,将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用户串联起来,使人们更多尝试和了解对促进低碳的作用,最终达到传播可持续饮食生活方式的目的。
浮—磁流体音响
作者姓名/刘雨萌
指导老师/吴崇翔
如今人们对于音乐体验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的音响只提供单纯的听觉层面的体验享受,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新时代的用户群体。伴随着设计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发展,运用新材料、新形式的声音可视化理论成为设计的新手段。我通过对声音可视化设计历史沿革的梳理和磁流体材料运动效果的技术实验,设计了一款磁流体音响。这是以视觉为核心、以声音为载体所进行的可视化设计,并最终以磁流体的浮动来呈现声音的多种形态。
茶具产品设计——浮游
作者姓名/张礼慧
指导老师/黄劲松
在当前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茶具的要求早已不单单是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了,我们更需要注重将我国优秀的文化精髓融入到现代茶具中去,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让人们在品茗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艺术享受。本作品选择使用大运河元素与茶具设计相结合。大运河作为古代运输茶叶的交通方式,与茶具具有关联性和互动性,它连接了祖国南北,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与茶文化友好交流的内涵相匹配。作品在融合其外在形态的同时兼顾其内涵的匹配度;在考虑时代审美的特性的同时精简提炼运河文化元素,将其灵活的运用在茶具的外观及色彩上。
多功能办公辅助模块化机械臂
作者姓名/郭梦晗
指导老师/彭魏
该设计是针对未来居家办公趋势所设计的一款模块化办公辅助机械臂,针对居家办公所面临的效率和健康两大主要问题,设计模块化机械臂可替换功能模块,以实现居家办公所需基本功能以及坐姿矫正、久坐提醒、云台辅助办公、肩颈按摩、桌面消杀等功能,从而辅助居家办公者以实现高效和健康办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护身心健康。
Ⅰ- KITCHEN
作者姓名/肖逸云
指导老师/彭晓莹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出现很多单手操作的需求。而且在这个便捷的社会还有很多手部残疾的人难以生活自理,因此设计了这款适用于单手生活的通用型厨房产品。产品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根据单手残疾人、手部障碍者、健全人的特征,及其对单手操作产品的需求,针对厨房场景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多个困难动作,对该场景常出现的动作进行拆分,寻找共同难点,最终设计出符合多种人群单手生活要求的厨房产品组合。
03
可持续智能交通工具设计
本方向强调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理论和设计实践的结合,培养能够综合考虑社会需求、技术走向、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设计人才。通过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研究,开发出满足人民各种需要的交通代步工具,更要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造型设计人才。
2040东风概念越野车
作者姓名/聂益杰(研究生)
指导老师/邓昭
设计说明: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让乘员感受到独特且有趣的越野体验,概念车核心创新点是由一个固定的车辆架构与可分离的乘用座舱组成,座舱能够分离出并转变为一艘快艇,用于探险家们在水域的尽情探索未知世界和享受越野的快感。
“小宠”-老年人寻路导识装置设计
作者姓名/王凯华(研究生)
指导老师/胡珊
设计说明:新冠疫情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现有静态标志导视设计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群的出行需求,其实用性对于认知功能退化的老年人群是十分缺乏的,因此本设计基于老年人出行过程中的寻路相关问题及需求进行老年人寻路导识装置设计,致力于解决老年人群出行过程中的寻路导识问题,创新在于智能装置根据目的地信息生成导识路线并通过实时引导的方式引路,老年用户在装置的带领下寻路到目的位置,本装置通过测距模块和摄像头模块获取老年用户位置及行走状态,并智能调整速度等参数,保持与老年用户的实物交互以及有效引导,高效率高体验。
SHIFTER多功能移位轮椅
作者姓名/何润丰(研究生)
指导老师/李晓英
设计说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由于身体健康问题而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失能老人人口数量也日益增加。由于身体行动障碍,使得失能老人需要在照护者协助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移位行为,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大养护负担、降低养护效率,还存在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二次伤害等安全问题。SHIFTER多功能移位轮椅可以帮助失能老人进行上下床、如厕、起身,亦可作为代步工具,能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解决其实际生活问题,改善其生活质量。
酒店智能消毒清洁车设计—Hotel Guard
作者姓名/童威(研究生)
指导老师/石元伍
设计说明:这是一款酒店智能消毒清洁车,该设计是将消毒机器人与清洁手推车结合起来的整合设计。产品依托机器人的智能运算与雷达传感器实现自动化与人工消毒模式的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了保洁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消毒质量。
消毒清洁车升降紫外线装置的设计配合空气净化器、消毒液与扫地装置对酒店环境进行自动化消毒工作。高温高压蒸汽拖把与紫外线手持器协助保洁人员对客房环境实现深度消毒清洁。该产品前后采用模块化设计,一号消毒清洁酒店环境,二号为客房提供日用补给。两者能同时满足酒店消毒与服务需求。
未来城市越野车
作者姓名/刘瑜琪 匡越
指导老师/邓昭
设计说明:该设计定位于未来工业城市化非常发达的使用场景,绿植较少,并伴随大雾或者雾霾,给人一种人造工业森林的感觉。在这种类似假象森林的、缺少大自然活力的城市环境中,该城市越野车用几何化、机械感形状的灯光搭配简单流线曲面的车身,造型特征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车型,沉稳感与时尚感并存。整车外观简洁、棱角较分明,象征着工业精神,表达对科技技术与速度的赞美。
SPECE PROBE“DUR”月球车
作者姓名/刘先明
指导老师/石元伍
“PURE”哲学的概念设计融入到了整个探月载具概念设计当中来,用至简的表达设计手法释放最大的空间和想象。科技与PURE美学的有机惟妙惟肖的融合,赋予此款月球载具优雅动感、且极富未来科幻感的形象。座舱如同胶囊颗粒般被车身包裹,用纯净的形态打造具有张力的视觉感受,同时为驾驶者带来通透的全景视野,满足驾驶者的勘探月球全貌地表的心理需求。
多功能警务室
作者姓名/孙贵川 孙牧 黄旭
指导老师/邓昭
本产品为多功能移动警务室设计,以现有的警务室为基础进行改良设计,使其能满足未来警务需求。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每一款车都可以作为作为警务平台,接收并执行总部安排的任务,各车之间可进行数据互通,及时调取有效信息,并能在第一时间集合前往任务地点。车内办公区域可执行会议、日常办公、监听、追捕、群众业务办理等多项任务。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车辆的移动办公模式相比传统警务室更加高效,能有效提升警务人员工作效率。
04
智能玩具设计
本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美学及设计学修养,掌握玩具产品,原创IP开发,游戏及娱乐产品等设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从事玩具产品设计、制作工艺、智能化编程,策划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中秋探月”——儿童C-STEAM教具设计
作者姓名/徐梦云(研究生)
指导老师/石元伍
设计说明:基于C-STEAM教育理念下,进行中秋主题项目的实践探索,将儿童教具作为设计载体融入节日文化要素。此款儿童C-STEAM教具设计分为三个模块:①中秋传说故事情景搭建②月球车模拟③月饼制作。通过K12分级将人群定位在11+(五六年级)儿童。让学生在学习、拼装、搭建的过程中,趣味性的、综合性的获取多学科(C,S,T,E,A,M)知识点,并能最大程度上缓解科学带来的枯燥。旨在“面向儿童教育未来,让传统文化在新的载体上重生。”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Hole Hole”儿童体验家具
作者姓名/明金芝(研究生)
指导老师/王军
设计说明:这款家具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从认知、行为、环境、情感等四个方面进行体验的驱动,色彩丰富、功能灵活,部分采用模块化拼接的方式,既能增加家具的灵活性,也能突出体验家具的探索性和体验性特征。
星际探险乐园
作者姓名/杨胜腩(研究生)
指导老师/周祺
设计说明:基于儿童友好理念,为吸引儿童走出家门、走出虚拟电子游戏世界,对社区游乐设施进行再设计。根据儿童的年龄、需求,利用设施隔离出不同的活动区域,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喜欢跳、跑、钻、滑的特点进行设计,旨在为儿童的健康发育提供锻炼功能。整个游乐设施以星球为主题,通过对色彩、结构、材料的把握,帮助儿童融入情景,提高儿童假装游戏的游戏体验。同时通过游戏体重、光影等变化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与家长互动性游戏、与同伴互动性游戏的设计旨在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
05
智能机电产品与装备设计
本方向坚持学校“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新世纪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设计和创新能力,能从事智能机电装备、智能小型农机、医疗仪器及设备等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设计开发、研究、策划、管理等工作,同时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市场经济视角的高素质跨学科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VERSATILE
作者姓名/余画(研究生)
指导老师/韩旭
设计说明:VERSATILE手功能运动障碍康复系统是以手部功能运动障碍作为设计切入点,结合虚实融合技术,设计开发了一款符合银发脑卒中患者的手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系统,渴望通过康复训练让手部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系统由物理的外骨骼式手部障碍康复仪和虚拟的康复系统组成,手功能康复仪器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多模式的主被动训练、音乐疗法和穴位疗法。通过康复医学和景观康复理论,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UNITY3D开发适老化的虚拟康复景观,为用户提供虚拟漫游,康复游戏训练和可视化监测功能,整个系统应用虚拟空间和物理产品的互动能有效的帮助老年的脑卒中患者更好更快的进行手部功能复健。
瓦楞纸板生产线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闵雪(研究生)
指导老师/苏晨
设计说明:瓦楞纸板生产线是生产瓦楞纸板的核心设备,针对瓦楞纸板的造型进行研究,并运用设计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该方案运用分割原理将生产线按照湿部与干部区域进行划分,将危险区域单独包裹设计,让设备处于半封闭状态,减少了噪音和粉尘的污染,优化工作环境。并在设备的堆码机、上胶机与3层预热机和双面机等危险区域设计了安全保护设施。生产线整体运用的经典黑白灰三色,凸显设备稳重感,给予用户安全感,在危险区域设计警示标语,运用红色与设备整体形成对比。
儿童鼻炎治疗辅具
作者姓名/陈志伟(研究生)
指导老师/唐德红
设计说明:该儿童鼻炎治疗辅具系列化设计主要是从红鼻子驯鹿寓言故事的故事角色中找到相关的仿生元素,再利用仿生设计的视觉性融合方法展开仿生设计的相关研究。该设计的外观造型采用可穿戴呼吸口罩样式,更好的解放儿童治疗时的双手以及后疫情时代避免儿童在就医治疗过程中间接交叉感染。配色采用质感强烈的橙色和绿色,符合儿童色彩心理的需求,让儿童更好的接受治疗仪器。根据咽鼓管疼痛,在鼻炎治疗辅具支撑架上增加微电流按摩,达到缓解咽鼓管疼痛的目的。
素材来源:湖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学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