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别称榕城,八闽首府,位于东海之隅,城中三山鼎峙,两塔耸立。山川清淑之气,孕育出了灿烂的闽都文化。
书画艺术作为闽都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犹如古榕,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名家辈出。陈子奋、沈觐寿、潘主兰、郑乃珖诸老作为近现代书画家代表,成就尤为卓著。
陈先生的“白描祭酒”,沈先生的“颜褚风流”,潘先生的“甲骨兰亭”,郑先生的“重彩铄今”,腾誉艺坛。
他们生长于闽都这片文化沃土,汲取养分终成参天之树。他们妙笔丹青,桃李芬芳,也为这座文化之城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四位先生虽离我们远去,但其德艺遗馨仍泽被后昆,对进一步挖掘闽都文化的内涵仍然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文化是可以穿越时空的,作品是走近大师、追怀先贤的时空之门。展开先生们留下的这些丹青翰墨,如沐春风。希望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他们的品格、风采,在精神和文化上得到丰厚的滋养。
陈子奋(1898-1976),生于福州乌石山下宿月埕(毗邻三坊七巷)。原名起,字意芗,号无寐,别署渚凤、老凤、水叟等。16岁即教授小学图画,后又担任中学及职校教席,弱冠便以鬻印售画自给。1953年,受聘成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首批馆员;1957年,担任福州市国画研究会会长;1959年,当选为中国美协福建分会副主席、福州市美协主席。著有《寿山石小志》《甲骨文集联》《籀文汇联》《古钱币文字类纂》等。
白描碧桃 陈子奋 作
菊石图 陈子奋 作
奇石桃花蜻蜓 陈子奋 作
篆书条幅 陈子奋 书
海棠双燕图 陈子奋 作
芭蕉绒鸡图 陈子奋 作
沈觐寿(1907-1995),字年仲,号静叟,遂真园翁,福州市人,沈葆桢曾孙、林则徐外玄孙。出生于香港,青少年时期在粤、港一带度过,18岁返福州。1933年,福建学院法律系毕业,法律学士。金石书画兼长,致力于书画艺术创作,并重视培养新人与书法教育,讲学足迹遍及八闽大地,在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福州画院、福建省总工会等地开设书法学习班。生前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一级美术师、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福州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会长、福州市书协主席、名誉主席、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文史馆馆员。
褚体中堂 沈觐寿 书
行书五言联 沈觐寿 书
褚体小品 沈觐寿 书
行书五言联 沈觐寿 书
褚体横幅 沈觐寿 书
行书中堂 沈觐寿 书
潘主兰(1909-2001),福建长乐人。原名鼎,号子兰,后改“子”为“主”,以号行。1928年肄业于福建经学会国文专修科,1956年执教于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2001年荣获第一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生前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历任福州书法篆刻研究会副会长、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建省书协副主席、福州市书协顾问、福州市文联名誉主席、福建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
甲骨文中堂 潘主兰 书
朱竹图 潘主兰 作
墨竹图 潘主兰 书
墨竹、行书成扇 潘主兰 作
山水图 潘主兰 作
甲骨文七言联 潘主兰 书
郑乃珖(1911-2005),号江声外史、沙堤璞夫、璧啸、笨伯,晚年又号璧寿翁。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沙堤村丰埕;精花卉、翎毛、走兽、蔬果、时鲜,亦工山水、人物。作品曾参加历届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为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及中国美术馆等珍藏;对当代中国绘画继承、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郑乃珖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福建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工艺重彩画学会顾问、中国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理事、福建省文联常委、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福州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山茶雀来图 郑乃珖 作
园趣图 郑乃珖 作
富贵祯祥 郑乃珖 作
红叶群雀图 郑乃珖 作
李白醉酒图 郑乃珖 作
红叶群雀图 郑乃珖 作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生活报”(ID:wenhsh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